讀書會筆記 - 惱人的「肥胖」問題
什麼是BMI
BMI常被用來當作肥胖指標,他的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一般超過25就算肥胖,國人健康標準值被認定須維持在18.5~24之間,事實上,BMI主要是由全球美容業者所制定,雖具參考價值,但因人種與個人骨架粗細和年齡不同而有相當的誤差,而人體中含水量(約占有70%)的變化,也會造成BMI精準度的下降,故當BMI稍微掉出標準時,若考慮種種可能的誤差,且健檢時的血壓和血糖等均正常,應可不必過度緊張。
現今的社會,肥胖可說是文明病的溫床,不可不慎,一般來說,吃太多、疾病、和缺乏運動,均會造成肥胖的問題。
人體中的四種主要脂肪之一:皮下脂肪
當人體吃入的食物經過胃腸道的消化,轉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時,血糖會升高,此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以便打開人體細胞膜上的葡萄糖通道,讓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經由細胞中的粒線體加以燃燒產生能量,在血糖升高的同時,血液中也會有一部分葡萄糖被轉變成為肝醣儲存在人體器官中,由於葡萄糖與肝醣能相互快速的轉換,所以可以幫助維持血糖的穩定,不至於剛進食時血糖過高,或是進食一段時間之後血糖過低,當吃入過量的食物導致血液中的糖分無法被人體消耗用盡(例如暴飲暴食),人體又會啟動胰島素將沒機會使用的肝醣轉化為脂肪,儲存在皮下的脂肪細胞,以供應日後做為身體活動的能源並協助度過飢荒時期。
這些被儲存皮下的脂肪為短鏈脂肪,是構成肥胖的主因,短鏈脂肪不易被人體燃燒代謝,所以容易穩定長久的儲存在人體中,也是造成減肥困難的原因之一。
人體中的四種主要脂肪之二:息肉
當人體器官組織發炎時,發炎部位會透過神經通知大腦,緊接著大腦會派遣人體中的養分前往修復受損的組織,修復的結果不會和原先的組織一樣平整,不平整處就是所謂的息肉或稱良性脂肪瘤,若是身體反覆發炎導致局部反覆的修補,會造成息肉不斷長大,當息肉碰到經由吃下或是細胞粒線體燃燒熱量不完全所產生的自由基(毒素),會很容易癌化,變成惡性腫瘤。
舉例來說,很多素食者長期偏好油炸豆皮或加工、漂白食品,這些高溫油炸的氧化、氫化油或是有害的人工添加物進入人體後,會刺激腸道造成大腸局部發炎,經過人體自癒機制反覆修復後產生越來越大的大腸息肉,並進一步在自由基的毒害下轉變成大腸癌。
人體中的四種主要脂肪之三:內臟脂肪
許多內臟的脂肪,或該內臟脂肪過量時,就會被歸納成為壞脂肪,這些壞脂肪常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所造成,例如不吃早餐,一夜空腹之後肝臟仍得不到其工作所需的蛋白質,會使肝臟產生慢性發炎,長期下來肝臟會不斷的將脂肪累積在肝臟中,利用囤積的養分來應付長期發炎,進而導致脂肪肝,若不及時改善,還會進一步導致肝纖維化與肝硬化,是肝癌的主因之一。
通常脂肪肝的患者,醫生會建議多運動,多運動雖然有助於消除內臟脂肪,但效果並不直接也不明顯,要有效改善脂肪肝,仍須從改變生活與飲食作息著手,例如固定攝取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多吃富含膽鹼與肌醇(二者均屬B群)的食物,來代謝肝臟中的壞脂肪,且除非有醫師指示,否則須避免長期補充市面上販售的不完全B群(不完全B群通常價廉但是會造成體內B群不平衡)。
另外人類從出生開始,粉紅色的骨髓負責造血,但隨著年老會逐漸囤積黃色脂肪導致造血能力下降,進而使得免疫力不斷衰退,要對付這樣的內臟壞脂肪,也須從攝取富含能皂化壞脂肪的膽鹼著手,像是小麥胚芽、糙米、樹葡萄與卵磷脂(磷脂酸膽鹼)等,而心臟中囤積的壞脂肪會壓迫心血管,嚴重的病患須加裝心血管支架來幫助血液流暢,除了配合醫師叮囑的注意事項,自己平日也是可以從攝取富含膽鹼的食物來幫助體內壞脂肪代謝。
而常常因壓力大而抽菸的癮君子會導致肺臟慢性發炎,這是屬於典型的[內臟過勞],發炎的組織會透過神經通知大腦運送並補充養分加以修復,不斷的重複發炎與修復循環,會造成器官組織局部肥大,其中大量修復組織的膠原蛋白纖維,就是我們熟知的肺部纖維化,同樣的,常常不吃早餐造成肝臟發炎,結果就是肝纖維化,若因高血脂而造成心臟過勞而發炎,就容易產生心臟纖維化,纖維化的器官將逐漸失去功用,並開始出現種種病症。
另外吃消夜後,通常人體就不會再有活動而進入睡眠,但是腸胃卻充滿食物而無法休息,這些無法消耗的糖類轉換成脂肪,會被硬塞在被迫夜間不斷工作而發炎的胃腸道等內臟細胞間質中,導致人體下腹部不斷增胖。
內臟脂肪產生的一般性特徵,就是該處內臟因過勞或其他原因(如藥物、壓力、情緒和感染等等)而發炎,導致內臟囤積脂肪(中性脂肪與甘油)於[細胞間質]中,許多內臟肥胖的人,從外表不但看不出有肥胖徵狀(前述的皮下脂肪細胞),甚至還顯得身材消瘦,這種隱性肥胖是BMI值無法反應出來的,但卻是各種內臟疾與其併發症的高危險群。
人體中的四種主要脂肪之四:細胞膜
成人的人體約有60兆細胞,每個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膜主要是由脂肪所構成,可以保護細胞,且細胞所有養分與廢棄物,均須有選擇性的透過細胞膜進出細胞,所以有健康的細胞膜,才會有健康的細胞。
錯誤的運動方法難以代謝體內的肥胖脂肪
一般認為[運動]加上[限制熱量]的健康飲食,減肥效果較為緩慢漸進,相對於[藥物]減肥,是屬於健康的減肥方法,究竟一般來說,越快速的減肥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越大,藥物減肥也常須考慮其併發症,例如大量細胞膜的脂肪(LDL膽固醇)被急速排出人體,或是血液中好與壞膽固醇均被減肥藥物所清除,所造成的細胞損傷和組織修復受阻,可能終其一生都要病痛不斷,但一般的運動消耗熱量非常有限,舉例來說,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須持續步行20分鐘以上,才能消耗一杯果汁的熱量,所以如果在運動之後大吃大喝,反而胖得更快。
想要靠運動減肥的朋友也不必因此灰心,因為運動所消耗的熱量,並非隨著運動時間等比例的增加,舉例來說,一開始運動的時候,身體很多器官並不會運動到,隨著運動時間不斷加長,人體內的血糖逐漸被消耗而降低,積蓄廢棄物的速度追過正常代謝的速度,此時,會有越來越多器官開始運動起來,以便參與運動時所需的額外新陳代謝,例如此時體內的脂肪會開始被燃燒來提升血糖,運動時所產生的廢棄物也會加速且多管道的被清除等,所以步行20分鐘可以消耗一杯果汁的熱量,步行40分鐘就不只消耗兩杯果汁的熱量了,視運動的種類,每單位延長時間消耗的熱量可能會倍數遞增,也因此,即使是銀髮族,若有肥胖問題,每天也至少應有連續超過30分鐘的運動時間,藉由運動來消耗熱量才能事半功倍。
醣和糖的不同
說到糖,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醣和糖兩種糖(醣)到底有什麼不同,簡單的說,一般吃下肚的叫做[糖],為求健康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至於精緻糖類的來源,像是果糖、精緻白砂糖、冰糖、或是精緻澱粉類(例如去除胚芽的麥子、非全麥麵粉等),都應儘量避免,而一般分解過進入人體的稱為[醣],例如多醣體、醣蛋白等等。
附帶一提,精緻糖和精緻澱粉因為好消化且吸收快,吃下後會使血糖急速升高,導致胰臟'須短時間內分泌過量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長久下來會造成胰島素休克症狀,進而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血液中的血糖過高會破壞人體器官與神經組織,此時多餘的血糖只好從尿液排出人體,而引發第二型的後天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者嗜糖
除了吃太多會造成肥胖,有些疾病也會造成肥胖,舉例來說,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胰島素開啟細胞膜上的葡萄糖通道,所以即使用餐後血糖升高,血液中的葡萄糖仍舊無法進入細胞,飢餓的細胞會不斷催促大腦趕快進食,導致病患越吃越多,血液中的葡萄糖過剩轉變成的肝醣,只好不斷的再轉換成脂肪被存入脂肪細胞,所以病患初期會因肥胖而體重不斷增加,當飢餓的細胞一直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只好燃燒細胞膜的脂肪來換取熱量,這將導致末期病患體重開始下降,失去細胞膜保護的細胞會被氧化而逐漸凋亡,人的生命也因此接近終點。
而長期的高血糖會破壞神經和器官組織,神經被破壞後,手腳末梢等較遠的組織因無法透過神經請大腦派遣養分來將其修復,所以會先壞死,並面臨截肢的命運。
壓力大與內分泌失調者嗜糖
由於腦部消耗的糖分可達全身的20%,所以舉凡過度用腦或壓力大的工作,尤其是失戀時的想不開,都須消耗大量的糖,所以失戀時吃含糖的巧克力有助於舒緩失戀壓力,但結果就是造成上半身內臟脂肪不斷增加而肥胖,而因為年紀大等原因導致內分泌失調者,例如過了更年期的女性,則容易胖在像是臀部等下半身皮下脂肪。
參考資料
陳老師健康讀書會 www.facebook.com/bookclubhealthy
人體疾病學習大百科(三悅文化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