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女性最常發生的癌症 - 乳癌

讀書會筆記 - 乳癌

 

為什麼乳癌常發生在30-50歲

台灣女性最常得到的癌症種類是乳癌,得到乳癌的風險從30歲開始增加,45-50歲每一萬人就有將近15人得到乳癌,中國人計算人體發育週期,女性在2癸也就是2*7=14歲進入青春期(男性是2乘以8),各種性腺包括「雌激素」開始分泌,到了7癸也就是7*7=49歲進入更年期,此時雌激素的分泌開始進入尾聲,同時乳癌罹患率也開始下降,事實上,女性罹患乳癌以及子宮頸癌,有一半以上是由雌激素所造成。

為什麼雌激素容易導致乳房與子宮相關癌症

雌激素跟癌症的關係,要從女性月經週期開始講起,雌激素在女性生育上有兩大作用,一是孕育卵子14天使其成熟,二是促使子宮內膜增厚,以便接下來的7天的排卵期,若卵子受精的話,可以在增厚的子宮內膜上著床,於是,隨著「抗雌激素」的分泌,雌激素會逐漸消退,「黃體素」量在人體中攀升,黃體素會軟化子宮內膜,讓受精卵容易著床,未受精的話,柔軟的子宮內膜也才容易剝落,形成接下來的7天月經期,如此週而復始共計28天。

在反覆的月經週期中,女性的乳房會一再的「快速」腫脹接著消退,子宮內膜會一再的「快速」增厚而又剝落,當人體細胞進行生化運作時,包括燃燒糖類產生熱量、細胞複製、修復、分泌細胞激素乃至於任何形式的生理「化學反應」,都會產生化學反應不完全的毒素,也就是所謂的「自由基」,自由基不論是吃下的還是自體產生的,都須靠人體的酵素將他清除,當人體組織一再反覆「快速」建構時,自由基產生的量會相對增大,所以即使女性平時注重「飲食」與「運動」鍛鍊,也遠離像是高溫油炸等容易產生自由基的食物,但經由不斷的月經週期,還是會讓女性暴露在大量自由基的危害下。

癌症的形成是因為良性「脂肪瘤」遇到「自由基」才會癌化,當子宮內膜剝落時,人體的自癒機制會不斷試圖將其修復,所以會產生許多修復不完整的痕跡,這些修復痕跡本身就是良性脂肪瘤,當這些良性脂肪瘤遇到雌激素反覆運作產生的自由基,就會開始癌化,癌化的細胞須靠人體免疫系統例如巨噬與殺手等細胞不斷的將他清除,若免疫力低落,癌細胞就會有機會長大形成惡性腫瘤,乳房和子宮內膜皆含有大量的「脂肪」組織,很容易產生脂肪瘤,於是在雌激素的不斷反覆週期作用下,癌症就特別容易找上女性的乳房和子宮。

補充雌激素讓女性乳癌好發年齡的範圍往後擴大延長

在過去,隨著女性進入49歲左右的更年期,雌激素的分泌與月經逐漸進入尾聲,罹患乳癌(包括子宮癌)的機會便開始下降,但隨著更年期到來與雌激素的停止分泌,女性生理上會產生許多的不適,包括飲食中養分的吸收、骨質疏鬆、情緒調節、睡眠、記憶力、體溫、胖瘦身材、聲音、皮膚與身體機能運作等等,都和雌激素這些性賀爾蒙有關,為了遠離這些不舒服的感受,現代的女性開始特別著重於食用各種雌激素,但不論是天然或是人工合成雌激素,除了可以讓停經時間往後延,也讓現代女性乳癌好發年齡往後延長到超過50歲。

1個半月就長大的雞讓女性乳癌好發年齡往前也往後延長

隨著飲食西化與民生富裕,國人開始食用大量的炸雞與豬排等工業化生產肉品,以前人吃的雞,雞骨堅硬且肉質結實難咬,代表雞至少需生長三個月以上,才會長得夠大並宰殺供人食用,現在人吃的雞肉鮮嫩多汁,係因為工業化生產的雞要求生長快速,所以生長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必不可少,以至於小雞出生1至1個半月,就長成大雞並加以宰殺,雞隻太年輕所以肉質未結實老化,非常符合大眾需求的鮮嫩口味,但短短的1至1個半月,實不足以讓雞隻將體內的生長激素完全代謝光。

也因此法律會針對各種畜牧業肉品,制訂生長激素的合法殘留量,即使如此,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代謝雞肉中殘留生長激素的能力,與食用雞肉的頻率也不同,導致有些女性在8歲就開始出現月經,11歲就懷孕的案例也出現在新聞媒體版面,而根據統計,現代女性乳癌的發生年齡也跟著逐年往前遞減,所以如果要吃雞肉,可以少吃或儘量吃有運動且代謝能力較好的放山雞,也可以改吃體型較大,生長期較長,相對藥物殘留量較少的豬或牛肉。

如何補充雌激素才會降低致癌風險

運動對健康很重要,但運動無法保證一個人的健康,飲食習慣錯誤卻可以保證一定不健康,女性朋友先天上有雌激素的作用會造成乳癌的風險升高,所以更須注重正確的飲食與運動鍛鍊,但女性朋友真的對雌激素無計可施任其擺佈嗎,事實上,人體有兩種重要的機制「桔抗」與「代償」,人體興奮的時候會分泌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興奮過頭會接著會分泌血清素來抑制正腎上腺素,分泌乙醯膽鹼來抑制多巴胺,這就是所謂的桔抗作用,也才能避免人體器官過度興奮而發炎損壞。

雌激素過量時,桔抗作用會促使人體會分泌抗雌激素來制衡,但現在人常常一昧講求補充雌激素,卻忽略雌激素帶來的傷害,這種情形更常發生在已經食用大量黃豆加工製品的素食者,卻又積極想藉由補充豆漿來補充雌激素,事實上,過量單方的補充雌激素是危險的,若要補充雌激素,須同時補充抗雌激素,讓雌激素過量時,抗雌激素發揮保護人體器官的效用,才不會受到雌激素的過度刺激而損壞身體。

補充雌激素一般人會想到山藥或黃豆的異黃酮,這兩者正常的食用量下都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是只補充單向的雌激素成分會提升致癌風險,而「紅花苜蓿」有四種天然雌激素成分,他所包含的雌激素為「木黃酮」與「黃豆素」,並包含有抗雌激素「芒柄花黃素」與「雞豆黃素」,可以一邊補充雌激素,並在雌激素過度刺激人體時,一邊藉由抗雌激素保護女性乳房與子宮,降低相關癌症罹患機率。

乳癌好發部位



乳癌好發部位順序,乳癌發生從乳管內部開始向外突破擴散。

如上圖,乳房上半部的外側發生乳癌機率最高,約占了乳癌的一半比例,乳房主要由脂肪組織和乳腺所構成,乳腺包含乳管與乳小葉,乳癌的初期,癌細胞長在乳管內部,稱為「非浸潤性」癌,當他突破乳管,擴散到其他組織,就稱為「浸潤性」癌,乳癌幾乎都會有凹凸不平的硬塊,摸起來很硬,但是按壓卻不會痛,須靠平時自我檢測與定期醫院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以期能完全治癒,避免乳癌細胞進一步擴散。

乳癌自我檢測

女性應從青春期就開始養成乳房自我檢測的習慣,且須選在生理期之後約莫一週,也就是乳房最不腫脹,最柔軟時進行,才容易找出乳房中的硬塊,若是更年期或無月經者,每個月固定挑一天檢查即可,自我檢測著重在鏡前的「看」與用手去「摸」和「擠」,除了尋找乳房與周邊是否有硬塊,皮膚是否有異狀,並檢查乳頭是否有凹陷和血褐色分泌物,詳細步驟可參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的乳房自我檢查示範衛教影片,如下網址所示:

http://www.tbca-npo.org.tw/include/vcastr.swf?vcastr_file=../activity/TBCA.flv?vcastr_file=../activity/TBCA.flv

對於35歲以上的婦女,每年均應由專業的乳房外科醫生進行檢察,對於50歲以上的婦女,則建議每兩年一次接受乳房X光攝影術檢查。

 

參考資料

 

陳老師健康讀書會 www.facebook.com/bookclubhealthy

人體疾病學習大百科(三悅文化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