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筆記 - 長期輕忽胃潰瘍易導致胃癌
長期輕忽胃潰瘍易導致胃癌
胃癌有10%是其他器官癌症轉移造成的,另外90%則是由「胃潰瘍」所造成,根據統計台灣2千300萬人口,有1千萬人有或輕或重的胃部疾病,時下由於飲食西化,國人愛吃油炸與不知不覺吃下許多加工防腐食物,於是大腸癌將胃癌擠了下來,變成癌症好發第一名,在這之前,胃癌一直蟬聯癌症好發的榜首,而胃癌並不是突然就得到的,一般都有一段長時間的胃酸過多期,接著是一段胃潰瘍時期,長久的忽視胃潰瘍,然後才得到胃癌。
早期胃癌細胞生長在胃黏膜表面,如果發現得早,不須開刀就可直接配合使用胃視鏡將癌化的黏膜切除,若癌細胞往下擴散到胃壁的肌層,甚至是肌層下的漿膜,就可能隨著淋巴擴散,此時除了須切除2/3或全部的胃,還要將周圍的淋巴節清光,所謂胃癌開刀開得很乾淨,就是指將胃部周遭的淋巴全都清除很乾淨的意思。
胃潰瘍有90%是「幽門螺旋桿菌」造成
幽門螺旋桿菌最初在狗的胃部被發現,但早期的醫學,並不認同細菌能在充滿胃酸的環境下長期定居,一直到1982年幽門桿菌被證實能居住在人的胃裡,這項發現並在2005年獲得諾貝爾獎,並引起全球醫界對幽門桿菌研究的熱潮,也啟動了使用抗生素來對治胃裡幽門桿菌的歷史,加上幽門桿菌在1994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一級致癌微生物,對幽門桿菌的重視,讓胃癌逐漸受到控制,也讓大腸癌趕過成為癌症好發排名的第一位。
胃潰瘍係因各種原因,導致胃酸侵蝕失去黏膜與黏液所保護的胃壁,根據統計,胃潰瘍有90%,是幽門桿菌所引起的胃酸過多與黏膜破壞所造成,至於剩下的10%,主要是壓力造成的內分泌失調,例如胃酸過度分泌,胃腸蠕動異常等,當然也可能幽門桿菌和壓力同時並存而造成胃潰瘍,愛吃重鹹的人,高鹽分的滲透壓會導致胃黏膜組織被破壞,抽菸所含的尼古丁會干擾迷走神經,造成血管收縮,使得保護胃黏膜的前列腺素下降,年齡老化、吃太油膩狼吞虎嚥(多為男性)消化不良導致食物和胃酸在胃中待太久,都是胃潰瘍乃至胃癌的影響因素,另外,近代藥物濫用嚴重,藥害造成的胃潰瘍也不容小覷。
為什麼吃西藥要配胃藥
過去類固醇被廣泛的使用在對抗人體發炎與過敏產生的組織胺,由於大眾開始體認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傷害身體的各種器官,所以近代新型的消炎止痛藥開始標榜「非類固醇消炎藥」,但「非類固醇消炎藥」在抑制組織胺cox-2的同時,也會抑制人體相似成分的黏液cox-1,黏液由黏膜組織所產生,廣泛的分布在人體的胃腸口鼻與性器官上,是屬於人體非免疫系統的保護機制,一但胃黏液被抑制,胃酸就會侵蝕胃黏膜與胃壁並造成胃潰瘍,所以醫院開消炎藥的同時,常常會加入胃藥,例如「制酸劑」或「胃酸抑制劑」,來中和胃酸或是阻止胃酸分泌,避免吃消炎藥的同時,因為胃保護黏液被抑制,胃壁得不到保護,被胃酸侵蝕而得到胃潰瘍。
吃關節痛的藥物導致胃潰瘍?
因為非類固醇消炎藥會導致胃潰瘍,所以很多種類在西方國家已被禁止使用,在台灣,許多中西成藥,例如吃膝蓋關節痛的葡萄醣胺,或是各種需要同時消炎止痛的成藥,為了建立顧客初期使用信心,被加入了非類固醇消炎藥來幫助消炎止痛,導致長期吃下來,要治的病不見得好了,卻反而多得了一個胃潰瘍。
幽門桿菌如何導致胃潰瘍
幽門桿菌居住在胃底靠近出口的幽門處,因該處常有食物堆積會減弱胃酸,所以適合幽門桿菌的寄生,此桿菌表面有親水鹼性酵素保護層,可以保護細菌不受胃酸侵蝕,當幽門桿菌大量在胃部繁殖,會中和掉許多胃酸,人體為了維護胃部的酸度,只能不斷增加胃酸的分泌量,長期下來導致的「胃酸過多」,就很容易造成胃潰瘍。
更甚者,幽門桿菌會分泌酵素,來分解胃部疏水性保護黏液,以便往下鑽入胃壁的黏膜層,並藉由桿菌尾端的纖毛運動,向下鑽入並定居在胃壁肌層,它還會模擬胃壁細胞躲過人體免疫系統的撲殺,同時分泌酵素阻止黏膜自癒,如此一來,人的胃酸就會透過幽門桿菌移動時所製造的通道,直接侵蝕胃壁肌層,造成胃潰瘍。
長期吃制酸劑與肺炎的關係
在西方國家的肺炎統計資料中,很多因感冒罹患肺炎而死的中老年病人,都有長期吃胃藥的習慣,胃藥中,負責中和胃酸的「制酸劑」或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胃酸抑制劑」,會讓胃部處於胃酸不足的情況,此舉在於減緩胃酸侵蝕胃壁,讓潰瘍有機會經由人體「自癒機制」而修復,但多數人以為吃胃藥就是治療胃潰瘍,所以沒有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與飲食來真正治療胃潰瘍,所以胃藥一吃就是好幾年卻沒有改善,胃藥吃久了,胃潰瘍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而食物中的金屬礦物質,須要胃酸游離為離子狀態才能為人體所吸收,胃酸不足,鈣質首先無法有效吸收,長期下來導致容易骨折的骨鬆或軟骨症,人的骨髓負責造血,而免疫力如白血球等皆須建構在造血功能之上,長期服用制酸劑等胃藥因而導致免疫力不斷下降,一但感冒就容易併發肺炎,甚至奪走寶貴的生命。
此外,肌肉缺鈣會逐漸鬆弛,胃部上方的賁門一但鬆弛,就容易引發胃食道的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發炎甚至是食道癌,而人的情緒也須靠鈣質來穩定,缺鈣易造成情緒易怒,內分泌跟著失調,生活壓力跟著升高,胃酸也會受壓力賀爾蒙的影響而過量的分泌。
胃藥中的制酸劑造成蛋白質吸收受阻
電視上廣告的胃藥,不論是中藥或是西藥,很多都會加入前述的制酸劑,來讓病人在服用初期建立信心,但是食物中的蛋白質,須靠胃蛋白分解酶來消化,胃蛋白分解酶則仰賴胃酸才能活化,胃酸不足將直接導致蛋白質無法有效的消化,這些無法消化吸收的蛋白質會在胃腸中腐敗,滋養大量腸道腐敗菌,驅除腸道益菌導致健康下滑,並產生大量的氣體造成脹氣,對於腸道黏膜較薄的人,大分子的蛋白質難以分解成胺基酸就進入了人體,引起人體免疫系統攻擊,也會造成強烈的過敏現象,長期下來,人體會因缺乏蛋白質,而產生肌肉萎縮。
制酸劑卸下人體防禦機制造成細菌性腸胃炎
相同的道理,當胃酸不足時,不潔飲食中所含的細菌難以被消滅,就有機會在胃腸中大量繁殖,造成各種細菌性腸胃炎,而酸鹼中和制酸劑,例如碳酸鎂與氧化鎂等等,氧化鎂在胃中遇到水會變成氫氧化鎂,這種鎂鹽的滲透壓效應就像喝海水一樣,會讓體內的水分往腸道內反向溢出,還會刺激腸道,以至於腸胃較差的人會腹瀉,事實上,高劑量的氧化鎂就是有效的瀉劑,而制酸劑如氧化鋁,在腸道中生成三氧化二鋁,就是礬土吸附劑,如果水喝得不夠,就會造成糞便又乾又硬因而形成便秘。
抗生素與制酸劑濫用在胃潰瘍的治療上
近年來台灣在醫療上採用抗生素來對抗胃幽門桿菌所引發的胃潰瘍,並使用制酸劑或是胃酸抑制劑來降低胃酸,以期人體的自癒機制能修復胃潰瘍,長期吃制酸劑的壞處如上所述不勝枚舉,而根據衛生署統計,抗生素治療一年後幽門桿菌復發的機率是70%,四年後復發的機率高達98%,效果非常有限,且捲土重來的幽門桿菌容易有抗藥性,要再次消滅是難上加難,吃抗生素的同時還會同時消滅腸道益菌,如無適時補充,健康跟著下滑,同時抗生素也相當傷腎,吃多了還有洗腎之虞。
陳老師告訴你胃潰瘍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看完了現代醫學治療胃潰瘍的方法,很顯然的是治標不治本,也就是並沒有在人體的自癒機制上去下功夫,接著就讓我們再看看現代的營養學是如何對治胃潰瘍。
現代人有了冰箱,食物不須靠醃漬來保存,事實上,醃漬食品會產生大量的幽門桿菌,家中有人愛吃,也會互相感染,導致全家都染上幽門桿菌,所以對治胃潰瘍的第一步,就是不吃醃漬物或是煮熟再吃。
而具有保護胃部功能的黏液,主要成分是脂溶性維生素A,直接吃維生素A過量時容易中毒,可以改吃胡蘿蔔所含的胡蘿蔔素,他在人體中會視需求量來轉變成維生素A,以避免維生素A中毒,接著,保護胃部的黏膜主要成分是麩醯胺胜肽,精緻食品讓我們再難從小麥中獲得足夠的麩醯胺胜肽,市售高溫殺菌的牛奶,也會大量破壞牛奶中的麩醯胺胜肽,所以如果已經是胃潰瘍患者,可藉由補充麩醯胺胜肽健康食品,來快速建構胃黏膜,並取代對胃藥與制酸劑的依賴。
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可以快速的修復已經潰瘍的胃壁肌層,但是牛奶高溫殺菌同樣會破壞大部分的乳清蛋白,所以在紐西蘭或是澳洲等乳品供應大廠,甘脆就在牛奶高溫殺菌前,利用低溫過濾技術,將前述的麩醯胺胜肽與乳清蛋白過篩出來當成健康食品販售,所以如果已經是胃潰瘍的患者,建議可以直接補充乳清蛋白營養補充品來修補胃壁肌層。
而健康食品又是如何對付幽門桿菌呢,舉例來說,擁有法國4項專利的親水性綠花椰菜苗粉,他可以附著在同為親水性的幽門桿菌鹼性保護膜上,建構起一通道,讓胃酸直接通過幽門桿菌的保護膜而殺死該桿菌,擁有韓國兩項專利的乳酸菌肽,他可以專一性的對抗幽門桿菌,不會傷害腸道的其他益菌,配合綠花椰菜苗粉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其他如薑黃,若能配合綠花椰菜苗粉,也能有效達到消滅幽門桿菌的功效。
那麼對於壓力造成的胃潰瘍呢,GABA是人體自然產生用來抑制神經興奮的物質,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末梢突觸有50%可分泌GABA作為抑制神經興奮的神經傳導遞質,當人體的器官興奮產生壓力時,GABA可以用來協助釋壓,但GABA無法無止盡的分泌,且只有在人體熟睡時才能大量分泌,所以人在面對壓力的當下,GABA往往不敷使用,造成壓力長久難以釋放,所以有些人甚至可以一生氣就會氣好幾個禮拜,此時,可以藉由補充GABA來協助釋壓,GABA不只可以幫助壓力型胃潰瘍患者釋放壓力,對於重大或是癌症病患,都非常有幫助,究竟很多癌症病患,還沒被癌細胞奪去生命,就因為被宣告罹癌而驚嚇過度,導致內分泌失調而加速病情惡化。
參考資料
陳老師健康讀書會 www.facebook.com/bookclubhealthy
人體疾病學習大百科(三悅文化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