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每天嗯嗯嗎?痔瘡與大腸癌
痔瘡怎麼來的
痔瘡是肛門附近直腸的靜脈區張,偏屬於「球狀血管瘤」,跟造成大腸癌的「脂肪瘤」並不相同,二者症狀常容易相互混淆,痔瘡位於肛門內外分為內痔與外痔,在該處,直腸分泌助排便的潤滑油脂,與腸道酵素和糞便細菌都會匯集,當糞便過於乾燥與堅硬,造成嗯嗯過度用力時,直腸靜脈血管區張,血管壁被撐薄,糞便中的纖維經過會造成磨擦而流血發炎,糞便細菌又會造成感染,人的腿部也常常會發生靜脈區張,但腿部的靜脈區張不像痔瘡般疼痛難耐,就是因為外在環境的不同,痔瘡犯起來非常的痛,嚴重會造成患者痛到完全無法站立與行走,即使坐著或躺著,疼痛也久久難以消除。
為什麼痔瘡一直好不了?
一般中西醫在治療痔瘡用藥上,除了消炎止痛藥,會搭配使用瀉的方法,主要是軟化糞便、刺激與加速腸道蠕動,讓糞便中的水分來不及被腸道吸收,還未變硬之前就藉由瀉出軟便來減少糞便與靜脈區張處的磨擦,並讓痔瘡有時間自癒,事實上,如果不改變導致痔瘡的生活飲食習慣,消炎與瀉的方法只能暫時止痛,痔瘡會越來越嚴重,長期用瀉藥的結果,還會影響腸道的正常功能,消炎藥更是傷害肝腎與胃腸,使得身體健康不斷下滑。
其實治療痔瘡很簡單
痔瘡在治療上,須同時從吃與塗抹下手,吃可藉由食用天然的抗發炎食品著手來取代傷身的消炎藥,超級消炎的健康食品例如不含酒精與丙二醇的超臨界萃取蜂膠,同時食用富含B群尤其是B6的食物或維他命丸,來輔助痔瘡血管壁的修復,蜂膠除了沖泡飲用,並可在洗完澡後,塗抹於肛門口上,藉由人體走動時肛門自然的開合動作,使其自然滲入肛門來為痔瘡消炎,蜂膠所含的雲香甘與香豆素是天然抗生素有殺菌功效,蜂膠所含的類黃酮並可多方面啟動痔瘡傷口細胞的自癒機制。
治療痔瘡在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上,首先不能熬夜,須強迫自己在晚上11點前就寢完畢,讓肝臟解毒功能完全發揮,也就是中醫說的排肝火,痔瘡發炎情況才可改善;上完大號之後須沖水清潔肛門口,以避免殘餘糞便中的細菌感染傷口;多吃含有纖維質的蔬果,促進腸道蠕動,避免糞便在腸道滯留過久,水分被大腸吸乾後變得又乾又硬;不吃或至少治療時期不吃油炸烘培類與含有氫化油的加工食品,因為這些含有高溫毒素的氧化油與氫化油食品,像是炸雞與馬鈴薯片,都會促成痔瘡傷口一再發炎與細菌感染,如此痔瘡要治癒可說是遙遙無期;最後,生氣、長期工作過勞和久坐無起身活動、甚至是打電動與愛看緊張類的連續劇,都讓身體處於緊張發炎的狀態,治療痔瘡須避免這些會造成身體發炎的行為,所以如能堅持改變上述生活與飲食習慣,痔瘡傷口就像人體其他皮膚上的傷口一樣,其實是很容易自癒的。
飲食西化如何造成大腸癌
有別於傳統東方飲食習慣,西方飲食中,常常將肉類當主食(如牛排),也偏好高溫油炸食品(如炸雞,炸薯條),高蛋白質與高脂肪都容易促成腸道腐敗菌大量生長(一般腸道好菌吃例如膳食纖維的醣類,壞菌吃蛋白質,脂肪促成腸道菌的生長環境),產生許多治癌物質,而西方飲食中的甜點文化,比東方加入了更大量的糖,這些在人體中消耗不完的熱量,會轉變成難以代謝的短鏈脂肪,不但造成肥胖與減重困難,良性與惡性的脂肪瘤也更難以清出人體,西方人長期習慣西方飲食,較能適應高蛋白、高油脂與高糖的飲食,但東方人飲食西化之後,罹患相關癌症如大腸癌,會比西方人更加容易,並會和西方人一樣,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2014年美國開始全面禁止氫化油使用於食品中,這些氫化油大廠只能將產品轉銷到全球包括台灣等其他國家,氫化油會囤積在細胞外膜中甚直長達7年以上難以代謝,並阻礙細胞的新陳代謝,營養難以進入加上廢棄物難以排出,使得細胞更加容易癌化。
加工食品如何造成大腸癌
食物由口中吃進去,在胃中有胃酸會殺菌,到了十二指腸有膽鹼和胰液,到了小腸有乳酸菌,都會抑制細菌的生長,此時食物都尚可稱為新鮮,但隨著腸道腐敗壞菌開始參與分解蛋白質產生有臭味的氨氣,且食物到了大腸逐漸形成糞便,更會在益菌與害菌作用下,開始大量發酵。
這中間,如果食用了含有亞硝酸鹽類的防腐劑(通常用在熱狗、香腸、火腿、培根與臘肉等加工製品,蔬菜保存久了,所含的硝酸鹽也會轉化成亞硝酸鹽,施化學氮肥的蔬菜含量更甚),加上食物中含有胺(含蛋白質食物中普遍存在,海產含量相對大很多),腸道菌大量發酵的同時,會將這些物質轉變成治癌物亞硝胺,所以相對於胃和小腸,食物在大腸大量發酵,造成大腸受到亞硝胺的影響會更加嚴重,並容易導致大腸癌。
沒有每天嗯嗯如何導致大腸癌
蔬果類除了富含抗氧化劑可以協助清除人體的自由基,以避免良性脂肪瘤癌化,蔬果食物中的纖維質,更可刺激腸道蠕動,避免糞便在腸道停滯過久,使得糞便發酵產生的致癌物有機會誘發癌症。
一般蔬果充分補充的人,又有建立良好的腸道益菌系統,糞便量會爆增,一天可以健康的排便2次或甚至3次,若沒有每天至少一次的排便,糞便在腸道停滯過久,除了會又乾又硬引發痔瘡,糞便發酵所含的有毒物質(就是自由基)還會被人體大量吸收誘發癌症,有許多蔬果攝取不足人,常常會2-3天排便一次,嚴重者甚至一星期以上排便一次,有這些症狀的人都可說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纖維質吃不夠如何導致大腸癌
一般來說,蔬果食物中的纖維分為水溶性(如松果)與不溶性(如玉米、麥芽糊精)兩種,纖維質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醣類的一種,即使是水溶性纖維,其大分子結構,也會造成人體腸道無法吸收,但卻是乳酸益菌的食物來源,所以攝取不足時,會造成腸道益菌存活下降,害菌便有機會擴大其所佔領的地盤,造成免疫力等健康問題逐漸浮現,人體中癌化的細胞,須靠免疫系統來清除,腸道益菌存活下降,致癌率就會升高。
補充纖維質時須注意,纖維質都有吸水的特性,若食用太多的纖維質,又沒有充分補充水分,糞便中的水分會被吸光,造成糞便乾硬並引發便秘。
大腸癌究竟如何產生
如下圖,大腸負責吸收水分,糞便在昇結腸時,由於水分還很多,腸道蠕動造成糞便往上跑,但很容易又滑了下來,白天直立,或走或坐長達16小時,食物中若含有氫化油,或是油炸食品高溫氧化產生的毒素,會在此處不斷的刺激腸道黏膜使其發炎,造成上行結腸癌在整個大腸癌中占有相當的比例。
糞便在大腸中待的時間越久,發酵產生的毒素也越多,加上不當飲食攝取的毒素,導致大腸出口的乙狀結腸與直腸,罹患大腸癌的機會更勝其他部位,大腸一坨一坨的氣室會囤積毒素,破壞腸道黏膜並造成發炎,人體自癒機制將其修復後會產生大腸息肉(良性脂肪瘤),若又再度遇到糞便發酵和不當飲食所含的自由基,就會將息肉癌化成惡性腫瘤,也就是大腸癌。
大腸癌自我檢察
大腸癌目前已經是台灣人好發癌症的第一位,除了須減少前述造成大腸癌的不良飲食習慣,定期健康檢查時外加糞便潛血檢察,也是預防大腸癌不可缺少的,在平時,若發現自己糞便細長,除了吃太油膩之外,很有可能是大腸癌化前的瘜肉或甚至是癌化後的惡性腫瘤,造成腸道口徑縮小所引起,糞便中若有鮮紅血色,雖有可能是痔瘡,但也可能是上行結腸癌、直腸或乙狀結腸癌所引起,若有暗紅色,則有可能是胃出血、胃癌或小腸出血所引起,由於痔瘡和大腸癌的症狀很容易混淆,所以若有便秘、腹部或肛門疼痛、有異物感、常常拉肚子(腸道息肉受刺激造成蠕動加快),就應主動前往醫院就診,由醫師確認並安排大腸鏡等大腸癌的檢察。
大腸癌早期發現容易治癒,一但轉移易死於肝癌
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非常的高,直接配合內視鏡刮除癌化的黏膜部位即可,否則就要視病患體檢報告與財力,來衡量是否要採用手術、化療、放射線療法或標靶治療等等,由於人體大小腸後方接著肝門靜脈,會將腸道吸收的物質,直接送往肝臟進行解毒與各種酵素、人體蛋白質的合成,所以大腸癌晚期很容易就近轉移到肝臟,造成病患的施救困難度急遽升高,且容易因而死亡。
參考資料
陳老師健康讀書會 www.facebook.com/bookclubhealthy
人體疾病學習大百科(三悅文化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