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換不來足夠的深層睡眠,長久下來卻得到一身病痛
睡眠階段與失眠種類
失眠種類可分為四種,包括「入睡困難」、「中途清醒(一或數次)」、「睡眠長度不足」、與「品質不佳」,基本上,睡眠時間過與不及都不好,也不宜被中斷,尤其睡眠品質關係著睡眠能否從「淺眠」與「熟睡」階段,邁入堪稱有效睡眠的「深層」和「動眼」階段,有些較沒有安全感的人,夜間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醒來,所以很難獲得足夠的有效睡眠,睡眠品質不好,健康就無法維持在高點,會形成睡眠品質低落的惡性循環,在日本,有超過1/5的人罹患睡眠障礙,而台灣在過去幾年或輕或重的失眠人口統計也都在1/5上下。
安眠藥換不來足夠的深層睡眠,長久下來卻得到一身病痛
很多失眠的人會使用短效型安眠藥來協助入睡,或使用長效型安眠藥來維持睡眠到足夠的長度,但卻忽略了睡眠品質這個區塊,導致睡再多也沒有睡飽的幸福感覺,市上一般傳統安眠藥,它主要功能在於抑制中樞神經興奮,讓入睡變得容易,但藉由安眠藥入睡,腦波仍處於入睡前快速的α波,使得睡眠難以進入深層和動眼階段,且由於中樞神經被干擾,睡眠過程中必要的腦波頻率緩急轉化,也無法有效的進行,所以使用安眠藥,看似解決了入睡與睡眠時間不足的問題,但睡眠品質卻是低落的。
睡眠品質低落會造成生活壓力釋放不完全而逐漸累積,脾氣焦躁,疑神疑鬼,記憶力下降,而記憶也常因大腦歸檔錯誤,而將數件真實發生的事情,歸檔成為一件不全為真或偏離事實主軸的事情,接著因為身體器官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以及人體消耗過多的養分,如維生素C、E、B群和各種人體酵素在協助肝臟分解吃下的藥物,與清除藥害產生的自由基,並造成身體各個器官養分失調病痛不斷,例如血壓高、心悸、胸悶與腹痛等等,而病痛與情緒壓力的累積,還會造成失眠的惡性循環,失眠造成的病痛剛開始可能病患到醫院仍診察不出確切病因,拖久了身體器官不但會開始顯著的發炎損壞,還容易造成須依賴安眠藥才能入睡。
正確的抗失眠營養補充,提升睡眠品質
有鑑於傳統安眠藥的缺點,近年來市面上也逐漸出現了許多幫助睡眠的健康食品,例如日本風行,可抑制神經興奮傳導遞質的GABA健康食品,GABA(胺基丁酸)是人體平常用來減壓、維護中樞神經健康、恐慌時提升免疫力、尤其是熟睡時本來就須要產生的物質,大部分的蔬果都含有GABA,透過健康食品大量補充對於一般人確實有對抗失眠與維護健康的正向效果,它幫助入睡的功效不似傳統安眠藥一般的神效,且有些人須花較長時間的補充才能見到效果,但它卻能使入睡後比一般人更容易達到深層的睡眠階段,讓睡眠品質提升到最高點。
睡眠的功用
正常人每天有將近1/3的時間在睡覺,睡眠時人的大腦並非靜止不動,相反的,許多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都在此時達到運作的巔峰,好的睡眠至少會提供以下幾點功用:
- 提供人體內臟休息的時間與空間。
- 一整天或是長久因工作、欲望與環境等各種因素產生的壓力,也能在此時階段性的獲得釋放。
- 白天所發生的事情,學習所記憶的內容,都須靠睡眠來幫助記憶整合和存檔。
睡眠階段與週期
人體進入睡眠,腦波從清醒到「淺眠」,接著是「熟睡」,然後進入「深層」期,最後是「動眼」期,這個過程大約在1.5個小時左右可以完成一次,所以每天睡足7.5小時,能完成5次完整的睡眠週期,而動眼期在後幾個週期的循環中,時間所佔的比例還會拉長,所以一次5個週期完整的睡眠,和分段拆開來睡眠,所具有的健康意義是不同的。
此處1.5小時單一週期時間,不是每個人或終其一生都相同的,長期養成的生理時鐘會影響,短時間疲勞的累積會影響,飲食尤其是刺激性食物或藥物也會影響,年紀越大通常縮越短,一般認為超過75歲以上的老人,會幾乎失去深層睡眠,所以單次睡眠週期可能會縮得很短,且一天的睡眠會分為好幾段,若要測量自己的單次睡眠週期時間,可試著先習慣不用鬧鐘自然起床,扣除入睡前的10-20分鐘,再去推估一個單次睡眠週期時間的平均值,但由於生理時鐘會使人於固定的時間醒來,所以測量上並不太容易,至於本文章接下來所提到的1.5小時單一睡眠週期時間,都視個人實際狀況而增減。
睡7小時遠不如睡7.5小時,睡眠品質要好,須進入深層與動眼期
通常入睡後淺眠時間會比熟睡時間長,睡眠品質要好,睡眠功能要完全發揮,入睡後必須數次進入深層與動眼期才行,動眼期為時大約20分鐘出頭,所以如果要使用鬧鐘起床的話,睡足7.5小時後鬧鐘響了,可以達到5次的深層與動眼期,若只睡足7小時鬧鐘就響了,等於少完成一個週期,跟睡足6小時的功效是差不太多的,若因疾病或睡眠品質不佳,使得睡眠時失去動眼期,由於體內賀爾蒙分泌會失調(例如GAVA與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嬰兒的腦神經發育會受阻,成年人的中樞神經健康維護也會出問題。
此外,另有研究認為,多數醒來後還記得的夢,都是甦醒前20秒內所做的夢,也通常是在動眼期所做的夢,睡眠尤其是熟睡時腦波大幅度減緩,但動眼期腦波運作卻如同清醒時的快速,若「內分泌系統抑制」與「麻痺」肌肉,使其不隨腦波起伏運作的功能失調,就可能會有夢中驚喘、呼喊、手足揮舞與夢遊等狀況發生。
等級 |
腦波大約頻率 (赫茲) |
腦波種類 |
說明 |
|||||||||||||||||||||
清醒 |
煩躁 |
14-38 |
β波 |
未入睡,腦波頻率快 | ||||||||||||||||||||
平靜 |
8-13 |
α波 |
||||||||||||||||||||||
睡眠 |
淺眠 |
6-8 |
α ~ θ波 |
進入θ波時細胞鈉鉀平衡也開始復原 疲勞開始恢復,但無法完成睡眠的所有任務 |
||||||||||||||||||||
熟睡 |
4-7 |
θ波 |
||||||||||||||||||||||
有效 睡眠 |
深層 |
1-3 |
δ波 |
完成睡眠階段工作 睡眠功能得以發揮 |
||||||||||||||||||||
動眼 |
>10 |
α波以上 |
||||||||||||||||||||||
|
參考資料
陳老師健康讀書會 www.facebook.com/bookclubhealthy
人體疾病學習大百科(三悅文化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